个人基本信息

刘魁勇 教授
导师级别: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学科:理论物理
职务:副校长
社会兼职:辽宁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导师级别: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学科:理论物理
职务:副校长
社会兼职:辽宁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辽宁师范大学黄河路校区北校区
电子邮件:liukuiyong@lnu.edu.cn
办公电话:0411-82158204
办公地点:
电子邮件:liukuiyong@lnu.edu.cn
办公电话:0411-82158204
办公地点:
个人简介
刘魁勇,男,1971年生人。199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物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物理学院,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论文于2006年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获第六届辽宁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称号。现任辽宁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场论与粒子物理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个人学习经历
1990年9月-1994年7月辽宁大学物理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4年9月-1997年7月辽宁大学物理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0年9月-2004年5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个人工作经历
1997年7月-1999年6月辽宁大学物理学院助教;
1999年7月-2004年6月辽宁大学讲师;
2000年8月-2006年7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2006年12月辽宁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2007年-2024年历任辽宁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物理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
2024年12月任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
研究工作概况
刘魁勇教授长期从事重夸克物理唯象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与合作者发现粲夸克偶素产生的理论预言与Belle实验组的实验数据有约一个量级的差距,并为解决这一理论与实验的巨大差距做了有意义的尝试。我们还在理论上证明了正负电子通过单光子湮灭到D介子过程中纵向极化产生截面由于宇称守恒和角动量守恒的限制必须为零,这一工作澄清了Belle实验组关于D介子极化产生论文初稿中的讹误,被Belle等实验组引用。我们在重夸克偶素物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多次得到CERN黄皮书的引用和正面评价。近年来,亦将科研方向拓展到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领域,并取得较好成果,2020年作为带头人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